近年来,老小区停车难问题愈发突出,并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顽疾。部分小区业主为破解停车难题,通过自发规划并改造内部车位的方式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压力,但新的矛盾纠纷也接踵而至。近日,潼南法院“法院+网格员”执行联动,成功执结一起小区停车纠纷,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借鉴。
老刘系重庆市潼南区某小区商业门市业主,在小区门口经营了一家小吃店,生意不错。老刘年轻时不幸腰椎受伤,此后行动不便的他日常依靠四轮电动车代步,并长期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公共道路上
该小区为老小区,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,也未聘请专业的物业服务管理公司,小区内缺乏专门的车位规划,由此导致停车难问题愈发严重。2023年1月,杨某等三人自愿无偿承担车位改造和管理工作,自发集资按照600元/车的标准收取一次性车位改造费用于小区车位改造工程。改造后的车位仅允许小区住宅业主停放车辆。为加强管理,还在小区入口处安装了自动识别车辆的道闸系统,禁止外来车辆进入。
车位改造后,老刘主动向杨某等三人支付了600元车辆改造费,但三人告知其系商业门市业主,需按800元/月标准缴纳停车费,双方就此事多次协商无果。2024年5月,老刘诉至潼南法院,法院依法判决老刘作为小区业主有权进入该小区停车,杨某三人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助。然而,判决生效后,杨某三人以老刘的车辆为老年代步车,无正规牌照无法录入道闸系统为由,再次阻止老刘的车辆进入小区。老刘遂向潼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案件进入执行程序。
面对这起复杂的停车纠纷,执行法官充分运用“法院+网格员”多元解纷机制,积极走访该小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,联合社区网格员,与双方当事人加强沟通交流,耐心阐述维持良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,耐心劝解双方放下成见,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。经过深入沟通交流,执行法官了解到双方实际争议焦点在于老刘车辆属于老年代步车,没有车牌,小区道闸无法进行识别。对此,执行法官与道闸安装技术公司协调沟通,共同探讨能否通过专门人员管理或配制道闸钥匙等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在执行干警与网格员的积极协调下,双方当事人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协商,态度逐渐缓和,最终达成一致意见:由道闸安装技术公司为老刘的代步车配制道闸遥控钥匙。这一创新性举措,成功解决了老刘代步车进入小区的难题,为这起旷日持久的停车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小区作为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,是业主共建美好家园、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载体。每一位小区业主,都应当认真履行业主义务,平等享受业主权利,严格遵守小区管理规定,共同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。潼南法院秉持“审慎执法、实质解纷”原则,创新运用“法院+网格员”多元联动化解机制,积极与社区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联动执行,成功化解小区停车纠纷,为今后处理类似案件积累了宝贵经验。今后,潼南法院将持续运用“法院+网格员”多元联动化解机制,联合基层治理多方力量,紧密协作形成合力,切实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,为营造邻里和睦、文明有序的社会氛围贡献司法力量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